范白丁:《19世纪末的艺术科学》第三章
往期回顾
按:上一期我们推送了《19世纪末的艺术科学》的第一、二章,为大家介绍了潘诺夫斯基的导师弗格。本期先叙述潘氏和弗格的关系,而后引出潘氏的另一位导师戈德施米特,所推送的内容是《19世纪末的艺术科学》的第三章和第四章的部分(第四章篇幅较长,我们将其分为上中下三部分,本期推送上和中,主要叙述戈德施米特从出生到指导潘氏之前的那段时期的学术生涯。),余下内容将于下期继续,敬请期待。
19世纪末的艺术科学
范白丁 撰
3
潘诺夫斯基在提交关于丢勒的论文之前,其实早已因为对丢勒作品中受意大利启发的数学因素的研究而得到学界的肯定。1913年8月3日,潘诺夫斯基到柏林大学 (Freidrich-Wilhelm-Universität zu Berlin) 领取哲学院的格林[1]基金奖 (Preis der Grimm-Stiftung)。但其实在这之前,潘诺夫斯基就已经得知自己获奖的消息,他在1913年4月23日写给弗朗茨 · 舍恩贝纳[2] (Franz Schönberner, 1892—1970) 的信中说:“我最终还是来了,要感谢他们对我的丢勒研究表示的致意和积极兴趣。” [3]而且获奖证书的签署日期是在1913年5月16日。此奖项是为了纪念柏林大学1873年[4]第一位艺术史教授赫尔曼 · 格林 (Herman Grimm, 1828—1901)(图1)而设立的。他在退休后,由沃尔夫林继任其职位。 这个奖项类似于一些数学奖,由主办方提供奖金和一个命题,谁能给出正确的解答则夺得桂冠。对于这个格林奖,所有的参赛者有两年的时间来准备相关的论文,潘诺夫斯基正是因为很好地回答了沃尔夫林所在的柏林大学哲学院1911年所提出的一个问题而将此奖纳入囊中。该命题是“丢勒同意大利艺术理论的关系,尤其是莱奥纳尔多的。”[5]评审报告中写道:“该作品较之别人对这一问题处理得更加细致,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并且颇下苦功;注重细节,深思熟虑,有着表述清晰的布局谋篇,并以深入挖掘的原典为基础;作者运用了相关文献并且带来了一些新的有力证据。他也掌握了这一主题中有关数学透视的艰深部分。他充分展示了这一研究成果,并对各种不同的现象都予以相当全面的讨论。这一研究非常优秀,本系十分乐意授予其奖项。这部作品的作者是来自于汉诺威的博士生欧文·潘诺夫斯基。”[6] 授奖签署人是哲学系主任、艺术史教授阿道夫 · 戈德施米特和古日耳曼学教授古斯塔夫 · 勒特 (Gustave Roethe, 1859—1926)。对于潘诺夫斯基作品的褒奖评审报告出自戈德施米特之手[7],想必这时戈德施米特已然将昔日老同学弗格的弟子潘诺夫斯基的才智记在心里,因此日后潘诺夫斯基跟随戈德施米特做博士后研究也是理所当然的事了。这篇研究文章既然是1912年提交的,那么从1910年秋季入学时算起大概只用了两年的时间,潘诺夫斯基不仅完成了从法学到艺术史的转变,而且居然因自己出色的研究而得到了学术奖,我们不得不佩服潘诺夫斯基的惊人智慧和天赋。但从潘诺夫斯基大学时期的一些通信中我们可以看出,大概在去柏林领奖之前他就已经和戈德施米特的圈子相当熟识。1913年7月26日潘诺夫斯基和两个朋友费兰德 · 韦利 · 胡迪格 (Ferrand Whaley Hudig, 1883—?) 与舍特勒 (W.Schettler) 一起给舍恩贝纳写了一封信[8]。他们住在一家酒店,应该是结伴旅行,显然关系亲近,而胡迪格就是戈德施米特的学生。
图1 赫尔曼 · 格林
1914年5月潘诺夫斯基向弗赖堡大学哲学院提交了自己的博士资格申请:
Eine Hohe Philosophische Facultät ersuche ich ergebenst um die Zulassung zur Doktorpromotion.
Mein Hauptfach ist die neuere Kunstgeschichte, mein Nebenfächer sind Philosophie und Geschichte. Ich bitte darum, von Herrn Prof. Dr. Vöge, Herrn Geh. Hofrat Prof. Dr. Rickert und Herrn Geh. Hofrat Prof. Dr. Finke examiniert zu warden, und zwar nicht vor dem 15. Juli 1914.
Meine schriftliche Arbeit befindet sich bereits in den Händen des Herrn Prof. Dr. Vöge.
Erwin Panofsky
Ich, Erwin Panofsky, wurde am 30ten März 1892 zu Hannover geboren. Ich besuchte zunächst das kgl. Kaiser-Wilhelm-Gymnasium dortselbst, dann das kgl. Joachimsthalsche Gymnasium in Wilmersdorf, und bezog nach bestandener Reifeprüfung die Universität. Ich studierte in Freiburg, Berlin und München neuere Kunstgeschichte und Philosophie, nachdem ich in den zwei ersten Semestern mich der Rechtswissenschaft beflissen hatte, und bin zur Zeit noch im Besitze des akademischen Bürgerrechts an hiesiger Universität.
Freiburg, den 26ten Mai 1914.
请输入bcd
(尊敬的哲学院我向你们提交我的博士资格申请。
我的专业是晚期艺术史,我的辅修专业是哲学和历史。我请教授弗格先生、尊敬的枢密顾问教授李凯尔特先生、尊敬的枢密顾问教授芬克[9]先生在1914年7月15日之前对我进行审查。
我的书面成果还在教授弗格先生手里。[10]
欧文 · 潘诺夫斯基
我叫欧文 · 潘诺夫斯基,1892年3月30日生于汉诺威。初入当地的凯撒-威海尔姆-文科中学,然后转入威默尔斯多夫区的约阿希姆斯塔尔文科中学,后通过入学考试进入大学。我在弗赖堡、柏林和慕尼黑学习新艺术史以及哲学,接下来两个最初的学期我积极地选择了合适的学科进行学习,并且我还在本校从事民法研究。
弗赖堡,1914年5月26日) [11]
从潘诺夫斯基的自我简介中可以看出,他大学期间还去过柏林与慕尼黑学习,尽管在他这几年的通信中没有透露。弗格在1914年7月14日对该论文予以手批。弗格因潘诺夫斯基卓越的研究成果而感到震惊,他写道:一名初学者能够正确地领悟这一困难的领域,这着实让我吃惊。可以肯定的是在这之前戈德施米特已经因为评审格林奖而看过该论文了。在戈德施米特予以正面评价后,潘诺夫斯基动了想在柏林获得博士学位的念头。但是戈德施米特对潘诺夫斯基的这种意愿并没有予以肯定的回应,他说“可惜你不是我的学生”。于是潘诺夫斯基返回弗赖堡提交博士论文。不过戈德施米特的话被潘诺夫斯基记在心上,因此一毕业他就投奔戈德施米特,在其指导下从事了三年的博士后研究。[12]
弗格批阅完潘诺夫斯基的论文后过了两个礼拜,德国就先后在七十二小时内向俄国和法国宣战,欧洲大陆上一场多国参加的惨烈战争由此拉开了序幕,并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大战。潘诺夫斯基后来的学生霍斯特 · 瓦尔德马尔 · 詹森 (Horst Waldemar Janson, 1913—1982) 在回忆老师的文章中提到潘诺夫斯基曾经被抓了壮丁,但是在军事训练中受了伤,很快就被放回去了。[13]有的说法是他从马背上摔了下来。[14]而潘诺夫斯基在1914年8月20日(不过潘诺夫斯基把日期错写成了22日)给舍恩贝纳的信中说自己曾经参加了五天的志愿军,并且诚心诚意地去打仗。迪特尔 · 武特克在注释中说潘诺夫斯基1911年10月准备做一年的志愿军,但是在骑马时发生了意外。[15]潘诺夫斯基之后被送回了家,也永远不能参军了。对此潘诺夫斯基调侃说自己就像一条不合身的旧裤子 (…und am 18ten wurde ich als dauernd untauglich “ausgemustert”, wie eine alte Hose),再无用处。不过他还是感到很高兴,因为他父亲的身体不是很好,至少现在母亲不用为儿子担心了。然而,不幸的是在潘诺夫斯基写这封信后过了两天(也就是潘诺夫斯基这封信上写错的日期“22日”),他父亲就去世了。对于战争的降临,潘诺夫斯基向朋友表示他一时无法找到正确的立场来看待,怀疑、悲悯、期望以及对文化后果的恐惧等情绪反复折磨着他的内心。[16]而他的这位朋友舍恩贝纳则没有潘诺夫斯基那么“幸运”,他被征入伍,做了骑兵。[17]
[1] 格林是拉斐尔和米开朗琪罗专家。他的父亲威廉 · 格林 (Wilhelm Grimm, 1786—1859)和伯父雅各布 · 格林 (Jacob Grimm, 1785—1863)就是著名的格林童话的编撰者——格林兄弟。他的另外一个叔叔是画家、版画家路德维希 · 艾米尔 · 格林 (Ludwig Emil Grimm, 1790—1863)。他在文科中学里受教于兰克。发表过小说和戏剧。他在柏林和波恩学习法律和哲学。1857年他造访罗马,并加入了彼得 · 冯 · 科尼里乌斯 (Peter von Cornelius, 1784—1867) 的艺术家圈子,由此对艺术的兴趣则一发不可收拾。后与作家阿尔尼姆 (Achim von Arnim, 1781—1831) 的女儿姬塞拉结婚 (Gisela von Arnim, 1827—1889)。著有《艺术学院及艺术家与国家的关系》(Die Akademie der Künste und das Verhältniß der Künstler zum Staate);1864年到1867年他办了一份短命的期刊《关于艺术家和艺术作品》(Über Künstler und Kunstwerke),上面了刊登了许多重要的文章,并且也是历史上初次在杂志中出现艺术品的图片。1868年出版他的《米开朗琪罗传》(Das Leben Michelangelos)第一卷。童年撰写自己的博士论文和授课资格论文。在接受新成立的柏林大学艺术史教授职位后,他一生都未离开。1872年格林发表了《拉斐尔传》(Das Leben Raphaels)的第一版。格林的艺术史写作特色体现了德意志帝国的统一,就是被称为“繁荣时期”(Gründerzeit) 的那个时候。当瓦根批评大约五十年前歌德的艺术品味时,格林作为“繁荣时期”的代言人,则针锋相对的反对瓦根,并于1897年发表《德意志文化史观察》(“Beiträge zur deutschen Culturgeschichte”)。格林在思想上把自己看作是歌德的接班人。他的艺术史研究道路通过“大师”来展开,通过对艺术史进行传记式的记述来解释其中的意义。他有着典型的小资趣味,沃尔夫林曾回忆说格林对除了伟大人物外的其艺术家毫无兴趣。他这种研究方向类似于同代的卡尔·尤斯蒂,后者崇拜英雄的观点也得到了纳粹的认可。
[2] 舍恩贝纳是记者、作家。曾在慕尼黑和柏林学习艺术史和文学。
[3] “Ich komme jetzt endlich dazu, Ihnen für Ihre Grüße und Ihr reges Interesse an der Dürerforschung zu danken.” Dieter Wuttke:《欧文 · 潘诺夫斯基通信第一卷1910—1936》(Erwin Panofsky Korrespondenz Band I 1910-1936 ),(Wiesbaden: Harrassowitz Verlag, 2001) ,页6。
[4] 有说1872年。
[5] 8 Erwin Panofsky→Franz Schönberner 23. 04. 1913,Dieter Wuttke:《欧文 · 潘诺夫斯基通信第一卷1910—1936》(Erwin Panofsky Korrespondenz Band I 1910-1936),(Wiesbaden: Harrassowitz Verlag, 2001) ,页6。“Es soll das Verhältnis Dürers zu den italienischen Kunsttheoretikern, vorhemlich zu Lionardo, erörtert warden.”
[6] 关于这次颁奖的细节及官方声明可参看柏林洪堡大学 (Archiv der Humboldt-Universität) 哲学院档案编号1506;以及柏林弗里德里希-威廉-大学编年,1913年。
[7] Dieter Wuttke:《欧文 · 潘诺夫斯基通信第一卷1910—1936》(Erwin Panofsky Korrespondenz Band I 1910-1936),(Wiesbaden: Harrassowitz Verlag, 2001),页7注1。
[8] 9 Erwin Panofsky→Franz Schönberner 26. 07. 1913,Dieter Wuttke:《欧文 · 潘诺夫斯基通信第一卷1910-1936》(Erwin Panofsky Korrespondenz Band I 1910-1936),(Wiesbaden: Harrassowitz Verlag, 2001) ,页8。
[9] 海因里希 · 芬克 (Heinrich Finke, 1855—1938) 是天主教教会史家和中世纪研究专家,研究重点是中世纪晚期和宗教改革前期。与潘诺夫斯基的同学海德格尔关系密切,可参看(法)阿尔弗雷德 · 登克尔、(德)汉斯 · 赫尔穆特 · 甘德、(德)霍尔格 · 察博罗夫斯基:《海德格尔与其思想的开端》,靳希平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2月第1版,第三章中“海因里希 · 芬克致马丁 · 海德格尔的信件(1916—1917)”。潘诺夫斯基与芬克关系应该也比较近,他的一份论文有他的手写致辞,是送给芬克的,见Dieter Wuttke:《欧文 · 潘诺夫斯基通信第一卷1910—1936》(Erwin Panofsky Korrespondenz Band I 1910-1936),(Wiesbaden: Harrassowitz Verlag, 2001),页17的Abb8。
[10] 弗格在1914年7月14日对批改了这篇论文。
[11] 13 Erwin Panofsky→Philosophische Fakultät der Alber-Ludwigs-Universität 26. 05. 1914,Dieter Wuttke:《欧文 · 潘诺夫斯基通信第一卷1910-1936》(Erwin Panofsky Korrespondenz Band I 1910-1936) ,(Wiesbaden: Harrassowitz Verlag, 2001),页10。
[12] Dieter Wuttke:《欧文 · 潘诺夫斯基通信第一卷1910—1936》(Erwin Panofsky Korrespondenz Band I 1910-1936),(Wiesbaden: Harrassowitz Verlag, 2001),页11注3。
[13] H. W. Janson的“欧文 · 潘诺夫斯基1892—1968”(“Erwin Panofsky 1892-1968”)收录于《美国哲学学会年鉴》(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 Yearbook) (1969),页152。
[14] http://www.dictionaryofarthistorians.org/panofsky.htm,《艺术史家词典》(The Dictionary of Art Historian) 中的“Panofsky”条也有相关记载。
[15] Dieter Wuttke:《欧文 · 潘诺夫斯基通信第一卷1910—1936》(Erwin Panofsky Korrespondenz Band I 1910-1936),(Wiesbaden: Harrassowitz Verlag, 2001),页15注4。
[16] 10 Erwin Panofsky→Franz Schoenberner 20. 08. 1914,Dieter Wuttke:《欧文 · 潘诺夫斯基通信第一卷1910—1936》(Erwin Panofsky Korrespondenz Band I 1910-1936),(Wiesbaden: Harrassowitz Verlag, 2001),页15。
[17] Dieter Wuttke:《欧文 · 潘诺夫斯基通信第一卷1910—1936》(Erwin Panofsky Korrespondenz Band I 1910-1936),(Wiesbaden: Harrassowitz Verlag, 2001),页18注2。
(未完待续)
[本文原载于《艺术人文研究》第一卷,
上海书画出版社,2014年3月第1版,第1-33页]
联系我们请直接
识别二维码哦
投稿邮箱
3174398670@qq.com